×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英国状况”小说新篇

作者:罗贻荣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简介: 租一套小公寓,拥有“自己的一间屋”,地板上伸手可及的地方散落着咖啡杯、酒杯、文评杂志、巴赫的唱片、拉康的新著,开着一辆老爷车奔波于小家与校园之间,拎着一大包讲义和参考书在教室与教员公用休息室间穿行,在文字处理机上熬个通宵……这是信奉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女博士、鲁米治大学年轻的临时讲师罗宾·彭罗斯小姐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美好的工作”。尽管收入只是她那位刚上完本科就去当证券经纪人的弟弟的三分之一,她仍乐此不疲。这是一个不了解甚至蔑视校园之外工业社会的“精神贵族”,一个“死硬”的学院派人物,可她偏偏要去执行一项旨在增进高校与工业界之间了解的所谓“工业年计划”,被派到基·普林格尔铸造厂...

元小说与小说传统之间

作者:罗贻荣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简介: 《换位》(Changing Places,1975)被公认为标志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兼批评家戴维·洛奇(David Lodge,1935—)创作成熟的作品。在发表了四部小说之后,洛奇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天才的最佳方式,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一一个两位大学教师换职、换妻也换家的故事为小说提供了绝妙的双重结构基础。洛奇说:“我似乎偏爱双重结构(binary structures),这种偏爱早于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对结构主义的兴趣。”Contemporary Writers,Book Trust Leaflet Of British Council,1988.'>[1]“换位”的故事使...

罗曼司的滑稽模仿

作者:罗贻荣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简介: 戴维·洛奇(1935-)是英国近年来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小说家,他以《换位》(1975)、《你能走多远》、《灵与肉》(1980)和《小世界》(1984)而闻名。《小世界》是他的最新作品,可以说集中体现了他现有创作的最高水平和主要风格:妙趣横生的反讽和滑稽模仿,语言机智幽默而又清新朴实,将他所研究的美学理论戏谑地搬进作品,对爱情、婚姻、宗教与人性,理论与生活的关系这些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的深沉思考等等。一“每一个都在追寻他自己的‘圣杯’……对于其他人,它可能是名誉,或者是对一个美丽女人的爱。”《小世界》主人公之一柏斯的独白向我们暗示了小说结构和主题的奥秘。名誉、女人,是学者们的现代圣杯。...

性爱文化的中外分野及其衍化升华

作者:叶舒宪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在一位被社会舆论看作无行文人的上古作家宋玉那里,笔者确信找到了有关中国的爱与美之神的仅有的珍贵资料:《高唐赋》和《神女赋》。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两篇赋以开创了突出而详尽地描绘、夸饰女性的外貌、形体和情态之美的传统而著称。女性美成为艺术表现的重要主题,在中国可以说是由高唐神女的形象的诞生为标志的。仅从这一层意义上说,他也足以相当于西方艺术史上的维纳斯女神了。更值得注意的是,高唐神女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女神,只是半人半仙似的“神女”,但她完全具有阿芙洛狄忒——维纳斯所特有的那种在性爱追求上的主动性和自主精神。据《高唐赋》序,楚怀王到巫山游览,因疲倦而入梦,见一女子对他说话:“我是巫山之女,在高唐这里...

世界神话传说里的英雄弃子

作者:萧兵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世界神话传说里有许多大同小异的弃子故事。“弃儿多贵”。他们被丢弃后遇救,大多成长为传说祖先、文化英雄(Culture Hero)或勇士、王侯。他们之间的趋同性、对应性和殊异性,是比较人类学、比较文化学、比较神话学、比较民俗学一个重大而有趣的课题。我国最著名的弃子是周弃,即后稷。他的事迹主要见于《诗·大雅·生民》、《楚辞·天问》和《史记·周本纪》。他的母亲姜嫄踩了一个大足迹(最可能是恐龙足印化石),通过所谓“交感巫术”(Sympathetic Magic)怀了孕参见萧兵《姜嫄履迹为图腾授孕仪式考》,《南开大学学报》1978年第4期。'>[1],生下后稷,经过“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

中西忏悔意识之比较

作者:邓晓芒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人性中真诚与虚伪的矛盾,在向外的方面表现为不断地奋起,在向内的方面则表现为忏悔与羞愧。上述鲁迅的几段引文编者注:指上文所引鲁迅作品中的几段话。作者先引述《狂人日记》中的话:“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并指出,鲁迅第一个窥破了中国传统真诚观念的虚妄;然后,又引述《野草·墓碣文》中的“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以及“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来说明鲁迅自我解剖所带来的罪感的痛楚。'>[1]也鲜明地体现出,真正的真诚总是伴随有强烈...

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

作者:张隆溪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在讨论乌托邦的一部重要近著里,法国学者罗兰·夏埃尔在开篇论文里说:“在最严格的意义上说来,乌托邦是在16世纪初产生的。”他强调托马斯·莫尔著作的历史意义,宣称说“乌托邦的历史必然从托马斯·莫尔开始”Roland Shaer,“Utopia,Space,Time,History,”trans.Nadia Benabid,in Utopia:The Search for the Ideal Society in the Western World,eds.Roland Shaer,Gregory Claeys,and Lyman Tower Sargent(New York:The New Yor...

克罗德·罗阿与中国的文化对话

作者:刘阳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克罗德·罗阿(1915—1997年)是法国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评论家,曾经长期担任法国加利玛出版社的文学顾问。他在小说、戏剧、传记、文学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诗歌领域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罗阿1985年获龚古尔学院诗歌大奖,1988年获法国诗人之家大奖。他的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被收入法国中小学教科书,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罗阿出版的主要诗集有:《学艺的童年》(L’Enfance de l’Art,1942)、《亮如白昼》(Clair comme le Jour,1943)、《未成年的诗人》(Le Poète Mineur,1949)、《完美的爱》(Le Parfait Am...
上一页 12 3 45678910下一页  第 /447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