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中国文学接受俄罗斯文学的多元取向

作者:汪介之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进程,始终伴有对外国文学的接受和借鉴,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对俄罗斯文学的迻译和吸纳。但是,在20世纪的不同时期,中国文学对俄罗斯文学的接受却显示出不同的摄取侧重和价值取向。这一绵延一个世纪的文学接受史,不断刷新着国人心目中俄罗斯文学的原有图像,而且折射出接受者一方的历史传统、环境氛围、文化心理和现实需求及其转换,并显示出文学传播与接受的某些重要规律。中国文学对俄罗斯文学的接受,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五四时代达到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段包括中国新文学从诞生到其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在当时中国知识界广泛引入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思想文化和文学成果的潮流中,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受到国人...

《万叶集》对《诗经》的借鉴

作者:王晓平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编成于约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收集了周初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合乐歌词,其产生地域相当于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数省的广大地区。作者既有人民群众,也有贵族士大夫。这部作品,对我国后代文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诗经》产生以后约一千年的唐代,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伴随着两国长期的文化交流,诞生了一部宏伟的和歌总集——《万叶集》。《万叶集》共收和歌约四千五百首,最古老的作品产生于仁德天皇在世时代,最晚的和歌产生于淳仁帝时。这期间约四百四十年。其作者上至天皇,下至广大普通民众。作者包括以大和(今奈良县、日本古国)诸地方为中心,直到陆奥、东国、北陆、九州各...

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作者:赵毅衡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意象派,是20世纪初由一些英美青年诗人组成的诗派,一九一〇—一九二〇年活动于伦敦。意象派历史不长,创作成果不大,却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在美国,这影响至今没有消失。因此,意象派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开拓出最大前景的文学运动”Howard Munford Jones<Guide to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Its Background Since 1890>(How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1959二版),p.140.'>[1],很多文学史著作把它作为英美现代诗歌的发轫。意象主义,是这批青年诗人对后期浪漫主义(即所谓维多利亚诗风)统治英美...

《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作者:范存忠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元剧《赵氏孤儿》的传入欧洲以及在欧洲发生的影响,已经有了一些介绍。可是,在这一个中西文学关系的问题上,还有不少事例需要更好的安排,也有不少论点需要更多的考虑、更多的阐发。本文拟就《赵氏孤儿》怎样传入英国,传入英国后引起怎样的批评,经过了怎样的改编,改编本子怎样上演,以及上演后取得怎样效果等问题,提供一些事例,并结合当时历史条件和思想倾向,指出这些事例的意义,从而具体说明这本中国戏剧在启蒙时期英国的影响。关于这一问题,陈受颐论述较多,有《十八世纪欧洲文学里的〈赵氏孤儿〉》,见《岭南学报》1929年第1卷第1期;另有英文本,名《中国孤儿:元剧》,见《天下月刊》1936年第3卷第2期。本文作者曾写《...

论王尔德的审美性伦理观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近年来,随着对现代性、后现代性以及审美文化理论探讨的深入,伦理生活审美化或者说审美伦理问题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尼采、纪德、维特根斯坦、福柯以及韦尔施、罗蒂等人的相关论述,都曾引起国内学者不同程度的关注,然而,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作为现代伦理生活审美化的典型个例,尚未见有人论及。王尔德是欧洲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一向认为美学高于伦理学。在对话体批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他曾对二者做过如下对比:伦理学像自然选择一样,使生存成为可能;而美学则像性别选择一样,赋予生活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使其变得可爱而美好。本文依照王尔德研究的惯例,将对话体批评中的主要发言人视为作家...

论心理分析场中的曹禺戏剧本色

作者:周安华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1936年4月,日本东京《东流》杂志第2卷第4期上,发表了郭沫若《关于曹禺的〈雷雨〉》一文。文章称:《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作者于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术等,似乎也有相当的造诣。以我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即使用心地要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么破绽。在这些地方,作者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着重号为引者加)郭沫若这篇数百字的短文,比起当时许多洋洋洒洒的长篇《雷雨》研究评论文章显得微不足道,因而并未引起人们注意。但是,细细体味,郭沫若在文中实际上提出了曹禺戏剧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问题:《雷雨》受西方心理分析学影响。作家不仅慧眼独具,看出曹禺懂得“精神分析术”,而且对曹禺用心理分析方法...

禅与诗人的宗教

作者:朱维之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我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古国。两国的文化、思想交流,也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最初的交流是通过宗教的相互影响。纵观世界上几个古老民族之间文化、思想的交流、融合,开始几乎都是通过宗教的传播和吸收而进行的。日本在我国唐朝的时候派来大量的留学僧,鉴真和尚率弟子、工匠等扬帆东渡,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传去了文化的精华。西方在两千年前,由于希腊、罗马的斯多葛派哲学和希伯来的神学相结合,产生了基督教和中世纪的文化思想,便是最明显的例子。佛教传入我国,随之而来的有印度和西域各国的文化,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文化,达到了鼎盛的局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方面。例如犍陀罗的佛教艺术,直接影响我国的石窟壁画和...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作者:张伯伟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简介: 在中国文艺史上,文学与音乐的结缘是最早的。从上古的讴歌吟呼到有文字记录的《诗经》时代,诗与音乐乃至舞蹈的三位一体是最早期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墨子·公孟》曰:“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礼记·檀弓下》曰:“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矣。”《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些文献都是将诗、乐、舞三者联系在一起论述的。所以,有的学者干脆宣称,中国文学的特征,就是“音乐文学”朱谦之:...
上一页 123 4 5678910下一页  第 /447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