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
222025-07
把握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互动逻辑
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共同构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劲驱动力。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二者内在互动的深层逻辑:以彻底的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内源性动力与政治引领,同时以社会革命的实践成果作为检验自我革命实际成效的根本标尺。依托作风建设的传导机制……
-
222025-07
以人工智能提升企业生产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企业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劳动力、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三个核心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重构劳动力结构、……
-
222025-07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影响及应对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时强调,“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与历次科技革命相似,作为通用技术的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将重塑经济产业结构并引发劳……
-
222025-07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
在全球产业变革浪潮与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深度融合下,中小企业的数智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重塑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然而,这一转型过程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涉及认知重构、资源整合与生态协同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在探索数智化道路时,普遍面临多重现实阻力,这些阻力既源于内在……
-
212025-07
被遮蔽的缺憾:颜子为学之失与孔子之叹
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在孔门享有崇高的地位。但自宋之后,随着孟子地位升格,“孔孟”几乎成为儒学的代名词。“颜、孟之辨”的出现,似乎意味着孟子对颜子地位构成了冲击。 事实上,颜子在宋儒的评价中,只是稍微低于孔子,而往往是高于孟子的。从行迹方面看,程子说:“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其迹著。”……
-
212025-07
中国典籍英译本中的学术性副文本
国外汉学家把中国不同领域的典籍翻译成英语,他们的译本是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这些译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除了精心打磨经典文本内容的翻译,还煞费苦心给出了大量的学术性副文本。副文本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文论学家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1930—2018)提出,是指相对于文学作品的“正文本……
-
212025-07
布莱特英译范成大四时诗的创造之道
范成大(1126—1193),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以爱国诗和田园诗流芳于世。《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乃其田园诗的突出代表,这些诗在结构、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较魏、晋、唐时期的田园诗有所创新,更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钱锺书《宋诗选注》)。然而,相较于陶渊明、王维等田园诗人,范成大的诗歌在西方长期默默……
-
212025-07
英语诗歌中的故宫及其文明互鉴价值
2024年,以故宫为核心地标的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英国大英博物馆曾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举办了“明:改变中国的50年”系列主题展览。作为核心展品,《明代宫城图》这幅明代丝绸画成为很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点。这次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再次让人们思考故宫在文化海外传播、展现建筑美学方面的作用。 ……
-
212025-07
徽州文书展现明清山林经济整体面貌
徽州作为中国南方山区之一,自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大放异彩,在传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诸多地域文书中,徽州文书在遗存数量、跨越时段、文书类型方面,可谓首屈一指。徽州林业文书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系统性强,成为林业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 山林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徽州地……
-
212025-07
记录清代社会的徽州家用收支账
清代雍乾时期休宁黄氏《家用收支账》是徽州经济类文书的典型代表,被收入《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清·民国编)》第8卷。此份收支账是黄氏逐日记载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至乾隆八年(1743)的家庭收支情况,每页上记金额、下列事项,共251页,账册后附15页以上各年的完税记录。此外,未刊的黄氏相关收支账册尚存于世。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