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从“译语化”视角考察两译作特征及风格》研究意义

作者:张威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简介: 一 实践意义本书中涉及的方法论在某种程度上充盈了基于语料库的文本特征描写和译者/作风格分析研究的策略和手段,有助于拓展研究方向和思路,从而对更加系统、全面的此类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笔者通过探究影响译者/作风格形成的要素,梳理了译者/作风格形成的原因,并且尝试发现优秀译者/作风格表现的有效方法及手段,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莎士比亚作品具有经典的文学意义。梁实秋、朱生豪的译本特点鲜明,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创建的语料库及涉及的某种语言现象和翻译策略的大量译例,对翻译教学、翻译实践都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的结论将为不同的译文读者挑选适合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字鉴赏水平以...
关键词: 译者  风格  译本  

《从“译语化”视角考察两译作特征及风格》两译译者/作风格

作者:张威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简介: 在结合所观察到的现象来梳理译者/作风格的时候,我们不妨按照风格产生的动因来对两译的风格进行分析。影响译者/作风格产生的因素(一)外部因素1.时代背景任何社会文化活动都是时代的产物:“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作为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方式的翻译也不能例外。所以,它必承载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影响译者风格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翻译的选材上:或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汉唐时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新学”翻译),或符合当时的主流文化需求(五四运动后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的翻译)等。梁实秋和朱生豪选择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时间接近,都是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历史转折点上...
关键词: 译者  文学  梁实秋  朱生豪  

《从“译语化”视角考察两译作特征及风格》两译本定量分析研究结...

作者:张威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简介: 本书以对比语言学、语料库翻译学及译者风格研究理论等为基础,采用语料库的实证方法尝试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四部戏剧的梁实秋和朱生豪汉译本的语言特征进行定量描述,通过基本定量分析和“音乐化”“欧化”“译语化”等视角的考察,本书尝试得出以下结论。一 基本定量方面在本书的第二章,笔者对两译本进行了基本定量分析,分析的结论如下:(1)梁译本和朱译本的形符总量分别比原文超出7%和17%,朱译本形符总量、形符/类符比、平均句长等指标均超出梁译本,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08倍、1.07倍和1.08倍。这说明朱生豪的用词略比梁实秋丰富,用法也略富于变化。(2)两译本的词汇密度...
关键词: 译本  朱译  梁译  译文  

《从“译语化”视角考察两译作特征及风格》小结

作者:张威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简介: 本章两译文风格比较研究是以“译语化”为视角的。“译语化”是指译文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靠近译入语的程度。首先,莎士比亚剧本中的意象丰富、繁多,它们“能提高、发展、延续、重复悲剧中表达的感情”,在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些西方文化色彩浓郁意象在东方文化背景中的再现和阐释值得关注。在考察了选自《哈姆雷特》剧本中的91个涉及动物、植物、颜色、自然、神宗、习语等文化意象的朱译和梁译的翻译策略后,我们发现:a.直译仍然是两译处理意象的主要手段,但在梁译中所占的比例稍高,梁译中的意象直译手段在总意象翻译策略中的比例是58%,朱译为51%;b.梁译中直译加注的手段相对于朱译来说有绝对数量的增加,占总量的29%,...
关键词: 朱译  意象  梁译  手段  

《从“译语化”视角考察两译作特征及风格》四字格

作者:张威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简介: 汉语的综合、诗意的特点,以语素为单位的单音节语言特征以及“构成对偶、自由组合形成整齐形态的条件多而充分”孙迎春:《张谷若翻译艺术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171页。'>[1]等因素决定了四字格在汉语语音形式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第三十四》中提出:“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语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参见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08页。'>[2],也对四字成语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其中的“密而不促”应该是对四字成语特点的精准描述。其中的“密”应指其结构紧凑,意义完整,而“不促”则应指向四字短语的听觉效果:...
关键词: 四字成语  译文  the  

《从“译语化”视角考察两译作特征及风格》人称代词

作者:张威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简介: 人称代词是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或指示事物、行动、性状、数量的词,在句中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句法功能。按照代词不同的作用,汉语在传统上将代词分为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参见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369页。'>[1]的一种。在英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的差别上,由于“汉语人称代词 ‘他’‘她’‘它’与 ‘他们’‘她们’‘它们’在语音上完全一样,在语流中很容易造成误解”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370—371页。'>[2];汉语人称代词没有主格和宾格的差别;英语普通名词要求前置限定词,而汉语没有冠词和限定词的要求等原因造成了英...
关键词: 人称代词  朱译  梁译  所有格  

《从“译语化”视角考察两译作特征及风格》连接成分

作者:张威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简介: “连接成分在汉语中通常被类化为虚词,即要么只起语法作用,本身没有什么具体意义,要么表示某种逻辑概念。”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9页。'>[1]既然是虚词,就不比实词在语言单位中的表达作用,有时就可以不在句中出现。所以,连接成分可以分成隐性连接和显性连接两种。作为“意合”特点比较明显的汉语,“隐性连接要比显性连接表现突出,一般都是靠显性的语序和隐含的语义上的联系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黄立波:《基于汉英/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8—59页。'>[2]汉语的隐性连接成分较多见的事实也可以用王力先生曾经概括的复合句的特点来加以佐证...
关键词: 梁译  朱译  连词  成分  

《从“译语化”视角考察两译作特征及风格》文化意象

作者:张威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简介: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袁行霈:《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3页。'>[1]如“梧桐更兼细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教人立尽梧桐影”中的梧桐;“嫁与东风春不管”“东风有意揭帘栊”“凭栏人向东风泣”中的东风;“大漠孤烟直”“日照香炉升紫烟”“风烟望五津”中的烟;等等,都已完全不是普通的物象了。谢天振认为:一般说来,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以及各个民族初民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岁月里,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里,出现在一代又一代文艺作...
关键词: 意象  读者  原文  译文  
上一页 12 3 45678910下一页  第 /520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