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戏剧意象的翻译

来源图书: 登场的译者
作者:任晓霏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简介: 意象(Image)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据考证,我国古代关于“意”、“象”的最早记载出自《周易》。《周易·系辞上》中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强调“象”、“言”只是得“意”之手段和媒介,言以传意为根本。后在魏晋玄学派关于言、象、意的辩论中,王弼明确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周易略例·明象》)显然,在王弼看来,言—象—意三者呈“梯级序列”,言明象,象存意。得象可以忘言,而...
关键词: 意象  戏剧  译本  

戏剧情境的翻译

来源图书: 登场的译者
作者:任晓霏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简介: 戏剧情境作为戏剧诗学的核心概念,历来都是学者关注的重心。谭霈生强调:“甚至可以说,‘情境’乃是戏剧艺术的中心问题。”谭霈生:《戏剧艺术的特征》,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写道:“在组织情节并将它付诸言辞时,诗人应尽可能地把要描写的情境想象成就在眼前,犹如身临其境,极其清晰地‘看到’要描绘的现象,从而知道如何恰当地表现情景。”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5页。'>[2]也就是说,在戏剧创作中,剧作家首先必须弄清楚戏剧故事发生的情境,才有可能在读者和观众中产生如临其境的美学效果。老舍在构思《龙须沟》时,碰到的一个棘手的...
关键词: 情境  提示语  舞台  戏剧  戏剧情境  

文艺美学的整体观

来源图书: 登场的译者
作者:任晓霏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简介: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的空前巨著。在刘勰著《文心雕龙》之先,“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他的本意是不满于当时那些论文之作“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文心雕龙》·序志第五十)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1]——只看到文学的一角一隅、点点滴滴,而很少有从大处着眼全面论述的。正所谓“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2]。(《文心雕龙》·序志第五十)所以,在他的论述中,随处可见全面整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知音第四十八》,关于文学...
关键词: 整体  格式塔  译者  意象  

戏剧语言的节奏

来源图书: 登场的译者
作者:任晓霏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简介: 同其他文体不同,戏剧语言的节奏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声韵美学效果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人物台词与戏剧动作的相互匹配。马尔科在总结戏剧译者所面临的这一难题时,特别提到影响语言与动作匹配(matching the words to the action)的两个重要因素:上口性和节奏感(orality & rhythm of delivery)。他指出,由于戏剧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付诸舞台表演,剧本是被说出来的,所以必须符合目的语口语表达的常规;其次,话语的节奏取决于人物的心理和身体动作。Marco,J.Teaching Drama Translation,参见王宁编辑《视角:翻译学研究》(第一卷),清华大学...
关键词: 英若诚  节奏  人物  语言  戏剧  

英若诚戏剧体诗翻译的声韵特点

来源图书: 登场的译者
作者:任晓霏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简介: 这里,我们选取莎剧Measure for Measure的两段诗体和英若诚、朱生豪、梁实秋三译本。以下是第三幕结尾处公爵独白的梁实秋和朱生豪译本,英译本见第七章。例一:公:愿你平安!(哀斯克勒斯与狱吏下)一个人为上天秉持斧钺,应该严明而且志行高洁;要把自己作为一个模范,仰赖天恩,如果德薄能鲜;处治别人勿过严亦勿过宽,要像为自己量刑一般。自己犯罪不论,别人犯罪就杀,这人好不知耻,手段未免太辣!安哲娄是两倍三倍的不该,啊!看外表与天使无异,谁知道他内心藏着什么东西!可否使用罪恶的手段,把世人权且欺骗,用蛛网的细丝来聚敛顶庞大结实的物件?对付罪恶我必须使用狡计,让那位订了婚而又被遗弃的今晚就去和安哲...
关键词: 译本  英若诚  节奏  朱生豪  

英汉声韵资源的比较分析

来源图书: 登场的译者
作者:任晓霏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简介: 英语有元音、辅音,汉语有声母、韵母;英语的发音分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汉语的发音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声调,两种语言的声韵基础差别很大,但又有一定的可比性。Thornborrow以马娄(Marlowe)的两句诗为例,总结了英语中的主要韵式:Come live with me and be my loveAnd we will all the pleasures prove.(The Passionate Shepherd)这两行诗几乎囊括了英语语言中的所有韵式:尾韵(end rhyme):love—prove (在马娄时代,这两个音很可能是同一个尾音)行内韵(internal rhym...
关键词: 平仄  英语  韵律  

英语形象比喻的保留

来源图书: 登场的译者
作者:任晓霏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简介: 在英汉戏剧翻译中,英若诚在注重中国观众欣赏习惯的同时,也承担起传播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和丰富汉语语言的历史重任,翻译中保留了大量的原剧形象比喻。例一:Willy:What’s the matter?Charley:I heard some noise.I thought something happened.Can’t we do something about the walls?You sneeze in here,and in my house hats blow off.威利:能出什么事?查利:我听见响动。我以为出了事。这堵墙能不能想想办法?你们打个喷嚏,我屋里的帽子就吹跑了。(《推销员之...
关键词: 比喻  戏剧  语言  

《适当的异化手法》导演的需求

来源图书: 登场的译者
作者:任晓霏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简介: 《请君入瓮》、《推销员之死》以及《哗变》都邀请了英美导演,所以,英若诚的翻译剧本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为母语导演的导演节奏需求考虑。比如,在谈到《请君入瓮》的排练时:“在这次合作中另外一个使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导演对全剧节奏、速度的严格要求。”柯文辉编:《英若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200页。'>[1]任宝贤在总结英若诚《推销员之死》的翻译特点时,也指出:“在语言的长度、节奏和句子结构上都接近英文,这样才适应米勒拍戏。因为米勒不懂中文,如果中文和英文在节奏和长度上相差太大,米勒就根本无法向演员提出要求。”柯文辉编:《英若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81—82页。'>[2]...
关键词: 原文  语言  节奏  英若诚  
上一页 12345 6 78910下一页  第 /520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