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研究生公共英语分级教学中对课堂讨论模块的探索及反思

作者:王启龙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简介: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对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分级教学体系下的模块教学模式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应该通过对课堂讨论模块的探索、构建和反思,不断训练研究生的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及社会竞争力的目的。关键词:分级教学;模块教学;课堂讨论一 引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全球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展开,国家与地区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也更加趋于密切与激烈,在此过程中,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各国教育的重中之重。面临时代的挑战,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一...

翻转课堂理念下大学英语听力“HAO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王启龙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简介: * 本文是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GGK-JG05)。摘要:面对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英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要应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新增新闻听力题型的改革导向,传统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模式的缺点和问题日益突出,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探索知识与能力共同提高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新思路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HAO课堂”模式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构建基于QQ的虚拟学习社区,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讲授及活动相结合,扩展教学空间,充实课堂容量,提高练习密度。“HAO课堂”模式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有效优化了课堂结构,提升...

从“夷狄观”到“人种论”——近代日本对外视角的一个变动

作者:王启龙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简介: 摘要:古代日本追随中国文化,以“夷狄观”作为评判异国人物的标准,但自16世纪中期以后,不断传入的西学动摇了日本固有的世界观念。进而,随着近代欧洲殖民势力对亚洲侵略的加剧,西方的人种学相关理论也成为影响日本对外认识的重要因素,明治时期“白种优秀论”“人种改良论”等人种论调在日本社会的盛行,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中国与西方对其影响力的消长变化。关键词:日本;夷狄观;人种论;对外认识古代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文明中心,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日本通过积极学习和吸收,也在文化样态及思维模式上留下了浓重的中国痕迹,长期将儒家文化视为核心认同和评判外部事物的正统标准。但西力东渐后,随着各种新知识的传入,日本...

宋代商人在日的社会关系

作者:王启龙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简介: 摘要:宋日贸易可以追溯到唐末的唐日贸易,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乱到宋代经济复苏,出现了宋日贸易的繁荣期。宋日贸易与唐日、明日贸易不同,宋代中日双方之间没有政府间的交流,反而民间交流十分兴盛。宋代商人往返于中日两国的海域之间,游走于日本的贵族权门之间,他们结交当地官员,定居日本,与当地人通婚,将中国的先进技术文化带到了日本,同时大量入宋僧随着商船来到了中国,学习禅宗,巡礼五台山,促进了中日双方佛法交流。但是随着南宋灭亡,蒙古侵略日本,国际形势急转直下,宋日贸易最终落下了帷幕。关键词:宋日贸易;宋商;社会关系;权门;社寺一 引言宋日贸易在中日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学术界对宋日贸易已有较多的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海外译介刍议

作者:王启龙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简介: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针的推动下,中国文学在西方的译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世界文学市场开始崭露头角。本文通过分析与文学翻译关系最为紧密的译者、文本与翻译策略这三个因素,试图总结我国在文学西进过程中的得失,并认为只有从多个方位全面分析目标读者的心理期待、阅读习惯及文化传统,才有可能使我国文学翻译在异域的土壤中开出灿烂的花朵。关键词:文学译介;因素分析;策略;翻译模式一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全面崛起,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战略成为我国政府当前关注的问题。中国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全球化传播无疑对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创作与翻译文学 互文性探究*

作者:王启龙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简介: * 本文为国家社科西部项目“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文学及其影响研究”(12XZW01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摘要: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小说作家群里,沈从文被公认为是这一时期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作品颇丰。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沈从文的创作与翻译文学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在表现手法方面,沈从文深受法国、俄国现实主义译作的启发,确立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文学观和艺术手法方面,沈从文与屠格涅夫不谋而合,都是从“生命”的角度出发,通过人与自然的融合,构建出笔下的“诗化世界”;在诗歌创作方面,沈从文的作品与泰戈尔和《圣经》有着密切的关联。本研究表明,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在创作主题和创作手法上,借鉴了诸多翻译文学作品...

陕西文学日译现状及问题刍议*

作者:王启龙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简介: *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陕西文学作品中方言的日译问题研究》(课题编号:SGH18H011;主持人王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资助项目《秦地小说中陕西方言的日译研究》(RW160115;主持人王坤)的阶段性成果。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曾三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陕西文学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尽管陕西文学的日译起步较早,但是相较于英译,面向日本的译介仍然匮乏。日本学界对于陕西文学乃至于中国文学的译介,隐约可见以文学样本管窥中国社会的意图。在近年来对翻译及文本译介的研究热度高涨的大环境下,文学作品的中日互译相关研究仍然缺乏,尤其是针对“陕西文学作品日译”的研究成...

中国汉俄翻译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作者:王启龙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简介: * 本文为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俄翻译中的同义转换能力研究”(16BYY1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汉俄翻译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在对已有的翻译教学传统和当前汉俄翻译教学现状和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俄语翻译教学应该重视母语为汉语的未来译员汉俄翻译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作为翻译能力之核心的同义转换能力的培养。关键词:汉俄翻译教学;言语活动;同义转换能力;符号生成理论一 引言翻译由于满足着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彼此进行交际的需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人类所必需的重要活动之一。众所周知,翻译有着双向特点,人们通常把它区分为译出翻译,即母语→外...
上一页 1 2 345678910下一页  第 /499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