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易经》在西方翻译与诠释的流派

作者:杨平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简介: 自古以来,《易经》一直被当作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文化典籍,还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自17世纪以来,《易经》被翻译并传播到了西方世界,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摩尔(Moore,2002:ⅩⅢ)指出,如果一本书的重要性可以用读者的数量、评注的多少、版本和译本的总量,以及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来衡量,显然只有两部著作可以相提并论,那就是《圣经》和《易经》。史华兹(Schwartz,1985:390)认为,《易经》包含中国文化的精华,向我们提供了把握“中国心灵”最隐秘之处的钥匙。司马富(Smith,2008:Ⅺ)强调,《易经》不仅是中国历史而且是世界历史上最重...

聊斋志趣之东学西渐

作者:宓田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简介: 聊斋故事文采斐然,又不失浪漫主义的奇思,一经刊行便引得人们竞相传阅,乃至漂洋过海,被译成各国语言,成为翻译版本语种最多的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在西方的译介发轫于19世纪中叶,与其在东亚文化圈的传播相比,滞后了近一个世纪,但发展迅猛,在西方诸国都有所流布。起初,多是侨居在华的传教士或外交官将《聊斋志异》翻译成西方语言,作品多刊登在其侨居地发行的报刊上,例如《亚洲杂志》《中国总论》等。1880年,翟理斯选译了《聊斋志异》中的164则故事,是英语世界中的首个选译本。他选译的《聊斋志异》一经出版,便受到广泛好评,其翻译也被西方其他语言的译者所借鉴。1955年,卢多维科·尼古拉·迪·儒拉将《聊斋志异...

《易经》在西班牙语地区影响经久不衰

作者:吕霄霄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简介: 《易经》约成书于殷商之际,战国时即被列为经典。《易经》事实上集合了《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均已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所以如今人们所说的《易经》一般就是指《周易》。《易经》被译介到西班牙语世界后,受到学术界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在西班牙语地区的传播经历了传教士和汉学家翻译与研究、启发文学创作、出版社推广三个阶段,覆盖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多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易经》的西班牙语译本及相关出版物有五十多种,其在西班牙语地区的影响经久不衰,既影响了文学家、艺术家的创作,又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西班牙最早关于《易经》的古籍收藏可以追溯到1574...

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译述

作者:侯影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简介: 21世纪以来,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已被陆续译介到俄罗斯,走入俄语读者的阅读世界。反观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及接受效果,“翻译+讲述”相结合的方式更利于俄语读者的理解与认知,具体包括译前策划译述内容、译中融入译述话语、译后拓展译述活动三个维度。近年来,讲述中国故事成为文学艺术、新闻传播、公共外交等领域的热点话题,亦为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指引。若通过讲述的方式让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流行起来,首要任务是确定翻译书目。自2013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作协、出版社以及汉学家多方共同策划中俄文学互译出版项目,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讲述活动率先在学术领域开启。民族叙事、地方叙...

中国古典文学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

作者:信娜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简介: 中国古典文学自18世纪进入沙俄,《大学》《中庸》《易经》等典籍部分片段相继被译成俄语,中国典籍俄译学派初创。19世纪末,沙俄的文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中国主题”,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成为该时期汉学研究的独立学科。20世纪,苏联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派。经过一代又一代汉学家的努力,中国古典文学已被俄语读者熟知,成为俄罗斯汉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第一部有关中国神话研究的专著,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中国神话研究的专著,是格奥尔基耶夫斯基的《中国人的神话世界观及神话》(1892)。20世纪60年代,受中国及西方学者对神话浓厚研究兴趣的影响,苏联汉学界开始了对中国神话的积极探索。费德林在《中国神话主题...

汉学家推动中华文化在19世纪俄国的传播

作者:李伟丽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简介: 中俄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17世纪初开始,俄国多次派遣使团和商队来华。1715—1864年,俄国涌现出了以尼基塔·雅科夫列维奇·比丘林、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瓦西里耶夫(又名“王西里”)、彼得·伊万诺维奇·卡法罗夫为代表的许多优秀汉学家,这些汉学家及其作品共同推动了19世纪时期中华文化在俄国的传播。18世纪初,受当时西欧盛行的“中国热”影响,俄国的彼得一世开始关注中华文化,后来的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提倡学习中华文化,建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建筑。与此同时,学者们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和研究,促使汉学在俄国得以真正萌芽和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在俄国的传播。当时,许多俄国汉学家参与...

唐诗经典俄译与传播考略

作者:顾俊玲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简介: 唐诗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王维等几位唐代诗人的诗已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俄语唐诗译介比英译、法译等迟了近百年,且最早的译本也是从英语、法语等语言的译本转译而来的。直到俄语汉学家成长起来后,才开始对唐诗展开有计划、大规模的译介与研究。俄语唐诗经典译介,以对唐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的翻译与研究为主。《全唐诗》收录了2000多位诗人总计近5万首作品,但俄语译介的多是在中国知名度较高的几位诗人的诗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苏联时期发行量最大的1987年版的《唐诗集》仅收录54位诗人的610首作品。俄语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并非我们国内通行的《唐诗三百首...

俄罗斯《论语》译介历经百年发展

作者:刘丽芬 赵洁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曾在其《论孔子的著作》一文中这样写道:“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他们不想占有别人的东西,也不好战。”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影响遍及世界多国,不仅中世纪时的日本、韩国、越南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孔子也是欧洲教育思想争论的人物,成为欧洲文化不可分割的财富。如今,孔子的“仁”“礼”“义”等许多思想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论语》更是被译成多种文字,1687年首次被译成拉丁语,1828年首次被译成英语,在俄罗斯的翻译则始于1729年,至今已有285年历史,不计研究儒学的专著或论文中所出现的部分《论语》译文,仅译本至少有17个。有变译,有全译,有逐字...
上一页 34567 8 9101112下一页  第 /2706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