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20世纪上半叶唯物史观社会学

作者:李培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纵观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学术发展,可以发现,唯物史观的导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是以对经史子集的注解诠释为主线,近代概念梳理和经验实证方法的导入,又使训诂考证方法盛行。但唯物史观的导入,使人们在现象资料背后,去寻找统一的解释逻辑,把历史和逻辑统一起来,开创了一套全新的治学话语系统。唯物史观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学亦然。唯物史观、西方社会学和国学,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学学术思想形成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社会学在最初的形成过程中,就产生了唯物史观社会学派,其代表人物有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陈翰笙等人。那时...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作者:李培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经历了王朝崩溃、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民怨鼎沸,在文化学术领域,又是思潮激荡、呐喊起伏、学术大家辈出的时期。中国社会学在此一时期,也呈现了难得的快速发展局面,一些研究成果达到了那个时期所能达到的巅峰,并且迄今难以超越。中国在20世纪初出现了一种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繁荣,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种乱世中的繁荣呢?可能大致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碰撞产生民族文化的自省和反思;二是各种新潮思想流行,变法维新革命批判意识强烈,反传统成为主流;三是走入实际、走进实践、走向实用的取向明显,改造社会成为学术主旨。梁启超在他1923年演讲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中国...

现代化的求索:启蒙、进化与改良

作者:李培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在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一般从法国的孔德算起,学术界中多数人认为他是社会学的创始人,因为是他为了区别于已被“庸俗的”社会统计学家“剽窃”了的“社会物理学”概念,首先创造了Sociology(社会学)这个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混合词,并在19世纪30-40年代出版的六卷本《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五、六卷中(特别是第四卷中),首先提出了社会学这门新学科的观点。但孔德的思想在西方一般仍被归于社会哲学的范畴,也就是说在他那里,社会学的思想还没有脱离哲学的母体,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还没有获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专门性。社会学的学科化一般从法国的迪尔凯姆算起,因为是他于19世纪末首先在大学里开设社会学课程,在1...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

作者:李培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理性选择是一个古典的话题,近几十年来,一派学者试图使其成为社会科学三大经验学科(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解释社会行动的统一的理论和方法,很多社会学家在这方面也作出了自己不断的努力Coleman,J.(1986)“Social Theory,Social Research and a Theory of Actio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1:1309-35.(1990)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ambridge:Heinemann;Friedman,M.and Hechter,M.(1988)“The Contribu...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对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

作者:李培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我在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发表的《社会结构转型: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文中提出,社会结构转型是既不同于市场调节也不同于国家干预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所形成的变革和创新力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源的配置状况和社会发展的方向。1994年初,我又在《社会学研究》第1期发表了《再论“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前文的命题在理论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努力从规范性理论体系的框架出发为这一命题建立逻辑基础,认为社会结构的一些最基本的实体要素(如家庭组织、企业组织以及社会潜网等非正规制度)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配置形式,它们的形成受各种历史的、文化的和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受“个人利己心”或“利润最...

再论“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作者:李培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的一篇文章提出,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1]社会结构转型是既不同于市场调节也不同于国家干预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所形成的变革和创新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源的配置状况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对这一命题在理论上做进一步的阐述,分析社会结构转型如何通过家庭、企业组织、社会潜网等基本结构要素影响资源配置,并考察一下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可能的逻辑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社会结构的最基础单位,这种基础地位并没有因现代科层组织的发展和家庭的核心化(夫妻和子女组成的三角家庭取代传统大家庭)而丧失。在一般人看来,家...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

作者:李培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转型的标志是:中国社会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等等参见陆学艺、李培林主编《中国社会发展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作进一步的阐述。人们一般认为,就影响中国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力量而言,存在着两只手:一只是有形的手——国家干预,一只是无形的手——市场调节。实际上,由于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在一个结构转型时期,并且中国经济处于含义更加广泛的非平衡状态,因而对于中国来说...

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评果戈理《死魂灵》

作者:钱中文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1842年5月,果戈理的《死魂灵》第1卷问世。小说是作者几经周折、冲破审查机关的重重阻碍才得以出版的。《死魂灵》的出现,在俄国知识界立刻掀起了一场争论。有的人把它贬得一无是处,有的人又不恰当地把它誉为当代的《伊利昂纪》。别林斯基当时撰文指出:“没有一个诗人遭遇过像果戈理这样古怪的命运:能够把他的作品背诵如流的人,都不敢把他视为伟大的作家;对于他的才能,没有一个人是漠然视之的:不是狂热地爱他,就是对他衔恨入骨。”《别林斯基选集》第3卷,满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412页。'>[1]读者因一部小说而分成壁垒分明的两边——崇拜者和反对者,这在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无怪乎赫尔岑说:“《死魂灵...
上一页 45678 9 10111213下一页  第 /192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