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和界限

作者:张文喜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中国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现状在有些人看来,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一个同质性领域,各种各样世界观的危机在其中讨论,全面的、有目的的理论体系在其中建构,然后在其中坍塌;另一些人把马克思政治哲学看作我们可以自由采取的某种姿态;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它是否存在也是个问题。因此,在关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定义及其讨论中,人们一定会获得一系列完全不同却又相互矛盾的领悟,它们分别以“热”和“冷”的方式表现出来。首先,说“热”。毫无疑问,中国人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有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这是其他民族所不曾出现的。对其他民族来说,马克思政治哲学只是学术研究的对象,对中国人来说则是一种出于对民族生存关切之中的“政治正确”的要求。这种意...

“中国哲学话语”的学术标准和形成条件

作者:崔平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疾呼在世界哲学舞台上要有中国话语,这对一个早熟型文化古国来说意味着曾经的辉煌、历史失落的苦涩和现在的不甘,从中透发出非同一般的文化大国梦想和竞争世界学术地位的雄心。因为,毕竟并非每个国家都非得有自己的哲学,也不是每个民族都会向自己提出制造哲学话语的迫令。然而,在公共论坛和坊间私底都大体一致并且具有相似强烈水平的话语权冲动背后,却存在对“中国话语”及其道路的不同理解,由此提出反思和规划能够满足这种欲望的行动这一任务,即何为“中国哲学话语”及其实现途径。学术国际化背景下哲学话语的“中国”标志“中国哲学话语”这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是某种世界交往体验,即在不断开放和广泛的世界性哲学接触和对话过程中,蓦然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如何“以俄为镜”

作者:郑忆石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20世纪后期,互为邻居的俄罗斯与中国先后发生了无论方向、方式上,还是速度、目标上都有着巨大差异的社会转型。在方向上,有放弃还是坚持社会主义之别;在方式上,有剧变还是改革之别;在速度上,有激进还是渐进之别;在目标上,则有趋向西方认同目标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价值观西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之别。'>[1] 这一转型带给两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大后果,一是作为俄罗斯前身的超级大国苏联在分崩离析中其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败落;二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对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持和推进。哲学是社会现实的映照。21世纪的当代俄罗斯哲学,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后...

马克思主义的“贫困”与学者的责任

作者:陈曙光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在今日中国,马克思主义确实处于一种尴尬的“贫困”状态,从表象上看,马克思主义的确很繁荣,然而一旦回到现实世界,它的虚弱和贫乏就显露无遗了。陈先达先生曾经忧心忡忡地指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哲学系、哲学专业和哲学工作者,“即使如此,我们的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处境仍然是困难的”。参见陈先达《处在夹缝中的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1]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界、在青年学生中、在人民大众中,甚至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中也部分地遭受到了“冷遇”,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被“边缘化”了,在日常生活面前“失语”了。究其原因,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贫困”并...

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的当代使命

作者:任平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从“问题反思”转向“出场学视域”十余年来,我提出并在许多论著中阐释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出场学视域的基本原则。作为贯穿研究的灵魂,本文旨在系统阐释“出场学视域”,进而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问题。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问题的研究,需要从“问题反思”向“范式研究”转换。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的《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是我第一部较为系统地探索马克思主义出场路径的著作。此前,为配合该书的出版,我于2001年秋在昆山阳澄湖畔召开的“长江三角洲第二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首次做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路径探索”的大会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此后,我在...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生机制与发展逻辑

作者:刘林元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在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硕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和指导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是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翻译、介绍、移植,也不是中国的理论工作者离开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单纯的理论研究的成果(包括马克思主义教科书)。这些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研究,如果是客观的科学的,那是有价值的,但不属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因为它离开了中...

走向中国本土的发展哲学建构

作者:任平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多年来,我深度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关于当代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哲学理论建构。20多年前,法国著名发展哲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新发展观》一书中就曾经追问: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哲学,两者是如何关联的?“佩鲁问题”是一个时代对哲学的叩问。任何哲学总是时代问题的解答。发展哲学是发展实践、发展问题的哲学反思,是对发展目标与发展进程的人文关怀,是发展观深层的逻辑表达和理性批判。发展哲学的创新演变展示着发展观念的与时俱进。全球与中国大发展的时代,也必然是发展哲学嬗变创新的时代。作为真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深度反思发展问题、创新发展理...

马克思哲学革命出场的现代性路径

作者:任平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马克思哲学革命发生的两大基本语境1845年,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出场有两大基本语境。其一,现实历史语境。马克思生活在一个资本现代性世界历史进程的开端,英法等资本现代性快速推进国家与德国等资本现代性停滞国家形成强烈序差,这成为马克思思想出场和发动哲学革命的历史语境。作为一个关注现实而又自觉置身于改变世界的重大历史行动序列中的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这一“世界历史性”的序差事实具有深刻的敏感性;对资本现代性世界历史本质的追问和批判,成为推动马克思思想出场的基本动力。其二,精神语境。马克思之所以发动“哲学”革命的重要原因决定于当时的德国特点。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现代性是一个“世界历史性”进程。然而,欧洲各国由...
上一页 56789 10 11121314下一页  第 /913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