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德性之后》第二版跋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此书第一版的无数批评家在很大程度上把我推到了他们的争论中,而且远不止在一个方面。有的人指出了书中的错误——范围从一些名字的混乱到有关乔托的一个事实性错误都有;有的人指出历史叙述的不充分,而正是这种叙述使《德性之后》有着论证的连续性;有的人对我对现代的、特别是当代社会的状况的诊断提出争议;有的人对一些具体论证的实质和方法提出质疑。对第一类批评是易于回答的:在第二版里,到目前为止所认识到的所有错误都已更正。在这方面,我特别感激休·劳埃德—琼斯和罗伯特·瓦克布罗特。对另外那些类型的批评的回答,不仅是一个更困难的任务,而且是一个需要我从事一些有关我的批评家所涉及的那些不同学科的长期计划的任务。对于《德...
关键词: 道德  历史  德性  论点  

德性之后:尼采或亚里士多德、托洛茨基和圣·本尼迪克特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我在第九章中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是选择尼采还是亚里士多德?得以提出这一问题的论证有两个主要前提:第一,是当代的道德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道德实践——处于严重无序状态。这一无序源于一种语言习惯的无所不在的文化力量,在这语言习惯中,来自过去的不同方面的杂乱的概念碎片都被运用在私下的和公共的争论中。而这些争论值得注意的主要是正在进行的争论无休止性和论战双方的显然的任意性。第二个前提是:自从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信仰受到怀疑后,道德哲学家们试图对道德的地位和性质给予某种替代的合理的世俗性论述。这些尝试虽然多种多样,也给人留下多种印象,但它们实际上都失败了。尼采最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结果是,尼采要铲除所...
关键词: 道德  尼采  传统  马克思主义  亚里士多德  

正义:变化中的德性概念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当亚里士多德把正义誉为政治生活的首要德性时,他这样说就是指出,一个对正义概念没有实际一致看法的共同体,必将缺乏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必要基础。这种基础的缺乏也将危及我们自己的社会。因为这个历史的结果(它的某些方面我已在前面章节中描述了)不仅是无能在德目表上达到一致,而且一个更基本的无能是,在一个权利和功利概念有关键位置的道德体系中,在德性概念的相对重要性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在具体德性的内容和特征问题上也是不能达成一致的。因为既然德性如今被普遍理解为使我们服从一定规则的气质和感情,所以有关规则内容上的一致总是某一德性的性质和内容一致的一个先决条件。然而,正如在本书的较前部分我强调的那样,这种对规则的先...
关键词: 正义  原则  诺齐克  罗尔斯  权利  

从各类德性到德性及德性之后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大约在本书的开初部分,我曾提出:如此多的当代道德争议的无休无止和无法解决的特征是从各种异质的和不可通约的概念衍生出来的,这些概念是这场争论的参加者所持的大前提。在这些杂陈的概念中,各种各样的德性概念与诸如功利和权利的现代概念较量角力,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挥着作用。但是,不管是与其他道德概念相关的德性概念的地位问题,还是哪种气质应列入德目表的问题,以及对具体德性的要求,人们都缺乏任何明显的一致意见。当然,在特定的现代亚文化中,德性的传统体系的观点仍然存在。但是,当代公共辩论的状况致使这亚文化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在参加这一辩论时,极易被解释为并且是错误地解释为是多元的,而多元的状况有使我们难以应付的危险...
关键词: 德性  道德  休谟  概念  社会  

德性,个人生活的整体和传统的概念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任何一个把每个人的生活看作是一个整体,一个统一体,他的品格使德性有一个适当的目的的当代设想,都要碰到两种不同的障碍:一种是社会的,一种是哲学的。社会的障碍来自这个方面:现代把每个人的生活分隔成多种片段,每个片段都有它自己的准则和行为模式。工作与休息相分离,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相分离,团体则与个人相分离,人的童年和老年都被扭曲而从人的生活的其余部分分离出去,成了两个不同的领域。所有这些分离都已实现,所以个人所经历的,是这些相区别的片段,而不是生活的统一体,而且教育我们要立足于这些片段去思考和体验。哲学的障碍来自两种不同的趋向,一种是主要的,虽然不仅仅是这种,这就是在分析哲学中成为主流的趋向,另一种...
关键词: 行为  德性  

德性的性质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对我在前面已叙述的这个历史的一个反应也许就是,即使在我已粗略描述的相对一贯的思想传统内,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的、彼此不相容的德性概念。因而不存在任何真正统一的德性概念,更不用说统一的历史了。荷马·索福克勒斯、亚里士多德、《新约》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之间的差别太大了。他们提供给我们的是各分相同的和互不相容的德目表;对不同德性,他们各有不同的排列秩序;并且他们还有彼此不同的、相不相容的德性理论。如果我们再看看更晚些的西方著述家对德性的论述,这些不同和不相容性就会进一步扩大;假如我们把我们的研究扩展到日本或美洲印第安文化,这些差别还将扩大。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一些相匹敌的和可选择的德性概念,但是,...
关键词: 德性  利益  亚里士多德  概念  

中世纪的状况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现在,我们以一些已经系统提出过的问题来讨论一下亚里士多德传统中稍后一些的著作家,但在我们对中世纪的一些著作家提出这些问题以前,须先交待两点:第一,我要强调指出这样一个事实:我正力图描述的有关德性的思想传统不应当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较狭窄的传统相混淆,这一较狭窄的传统仅仅是注释亚里士多德的原著。当我在本书第五章第一次提到这个传统时,我使用了同样容易使人误解的措词:“古典道德”,之所以说它容易使人误解,是因为“古典”一词太宽泛,正如“亚里士多德学派”一词太狭窄一样。不过,虽然传统不易命名,但也不难以辨认。亚里士多德之后,这个传统一般是用《尼各马科伦理学》和《政治学》为其主要教本,但这决不意味着完全照...
关键词: 德性  亚里士多德  中世纪  社会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从我所采取的立场出发来探讨亚里士多的德性论的任何努力,一开始就会面临着一个问题。一方面,我把他看作是与自由现代之声相抗衡的真正主角;因而我虽然有必要将他对德性极其具体的阐述置于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我已说明我不仅把他看作一名个人理论家;还把他看作一个悠久传统的代表,看作是阐明了许多前辈们和后继者在不同程度上成功地阐明了的问题的人。而把亚里士多德作为传统的一部分,甚至作为这一传统最伟大的代表,却是一件十分非亚里士多德的举动。亚里士多德当然承认他有先行者。确实,他力图撰写以往哲学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在他自己的思想那里达到顶点。但是,他以他所理解为正确的理论代替前辈们的错误或至少是部分真理来设想他的思...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德性  观点  城邦  
上一页 12 3 45678910下一页  第 /934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