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爱欲、花木兰与上路:《送我上青云》的性别地形阐释

来源图书: 电影、技术与社会
作者:孟君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简介: 女性电影大体有三种典型的叙述形态:第一种以《紫色》(1985)、《末路狂花》(1991)和《香魂女》(1992)为代表,是为女性发声和呼吁平权的决裂方式;第二种以《时时刻刻》(2001)、《人·鬼·情》(1987)和《无穷动》(2005)为代表,是向女性世界内转的内省方式;第三种以《男孩别哭》(1999)、《东宫西宫》(1996)和《今年夏天》(2001)为代表,是质疑性别话语体系的解构方式。女性电影的三种形态大体与女性主义理论的三次浪潮对应,决裂方式与女权主义理论相对应,内省方式与女性主义理论相对应,解构方式与后女性主义理论相对应。女性电影在时间上滞后于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但基本上沿着相同的...

在黑暗中行走的女人:《心灵至上》

来源图书: 电影、技术与社会
作者:孟君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简介: 法国导演苏维格·阿斯帕(Suweige Ashibei)的电影《心灵至上》(haut les coews!,1999)中的艾玛出场就是成熟而独立的,一个漂亮、开朗、独立的低音大提琴演奏家。影片叙述了艾玛一段既普通又特殊的经历:艾玛怀孕了,她不顾男友反对,决定生下他们的孩子,但是在产检中发现艾玛患了乳腺癌,艾玛选择了保住胎儿,于是艾玛开始了一段在黑暗中的行走。在影片的叙述中,艾玛走过了三重黑暗,最终获得了心灵的逾越,影片用冷静(我更愿意说是冷峻)的态度记录了这一段黑暗的行程。艾玛遭遇到的困境不能只用疾病来概括,疾病只是一种表象,在我看来,艾玛至少经历了三种附有不同意象的黑暗。第一种是关于男性的黑...

从地母到塞壬:韩国电影女性形象的一种类型分析

来源图书: 电影、技术与社会
作者:孟君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简介: 在下文中,“地母”和“塞壬”均含有对原型的转义。“地母”形象保留了女性牺牲和隐忍的特性,“塞壬”形象保留了美丽和邪魅的特性,前者增加了受害者的功能,后者增加了复仇者的功能。自电影媒介诞生以来,女性形象一直是电影钟情的书写对象,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叙述来寄寓自我对世界的认知是世界各国电影导演最基本的叙事方式之一。许多导演都曾致力于书写自己心中的“女神”,如希区柯克、基耶斯洛夫斯基、候麦、费里尼、小村津二郎、张艺谋等,同时他们的电影观念与他们作品中的那些女性形象之间都存在根本的内在关联。在当代韩国电影中,女性形象亦是十分重要的人物类型,地母式、灰姑娘式、花木兰式、潘多拉式等女性类型都得到了普遍且反复的...

中国青春片的怀旧症候剖析

来源图书: 电影、技术与社会
作者:孟君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简介: 青春片(teen film)是一种具有典型主题、特定人物、鲜明叙事风格和固定受众群的类型片,是在世界各国通行的电影片种。青春片之所以受到全世界范围观众的欢迎,是因为青春既是富有独特质性的集体话语,也是具有普遍性的个人经验,因而在青年文化的共时性和个体经验的历时性方面都得到了广泛认同。不同国家都有其标志性的青春片,比如美国的《美国派》《朱诺》《怦然心动》,法国的《四百击》《筋疲力尽》《放牛班的春天》,德国的《罗拉快跑》《浪潮》,英国的《发条橙子》《猜火车》,日本的《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韩国的《我的野蛮女友》《那小子真帅》《百万富翁的初恋》《胡萝卜小姐》《我的黑色小礼服》《二十》,印度的《...

家园、旅途与远方:《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

来源图书: 电影、技术与社会
作者:孟君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简介: 片名:《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Koktebel)片长:109分钟年代:2003年出品国:俄罗斯导演:博里斯·诃烈尼科夫(Boris Khiebnikov)阿列克斯·巴波葛力斯基(Alexei Popogrebsky)主演:葛莱布·普斯科帕里斯(Gleb Puskepalis)伊戈尔·切涅维奇(Igor Chernevich)获奖:2003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评委团特别大奖故事梗概:科克特贝尔(Koktebel)是一个黑海边上的小镇,是影片中一对父子将要前往的地方。那个目的地在父亲的记忆中和儿子的想象中,有滑翔机飞行员纪念碑和骄傲的信天翁,他们可用一切方法抵达,比如搭顺风车、扒货车……...

中国病患题材电影的社会逻辑与现实主义方法拓展

来源图书: 电影、技术与社会
作者:孟君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简介: 2021年伊始,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送你一朵小红花》《缉魂》《小伟》三部不同类型和迥异风格的电影共同聚焦病患题材,讲述重疾患者的故事。进一步考察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其他病患题材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在2015年取得可观的票房成绩,其后的《我不是药神》《送我上青云》《宝贝儿》《再见吧!少年》等影片更是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力。病患题材电影集中涌现的现象并非偶然,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重大疾病发病比例逐步上升以癌症为例,癌症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死因和全球第二大死因。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75岁之前发生癌症的累积风险为21.4%,死于癌症的风险为17.7...

亚洲电影的“想象”机制与“召唤”力量

来源图书: 电影、技术与社会
作者:孟君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简介: 亚洲电影是一个涵盖电影艺术、电影产业、国际传播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性电影范畴。正是由于其丰富内涵,亚洲电影突破了地理疆域和电影行业限制,在文化乃至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将小说和报纸视作建构“民族”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想象方式和技术手段,“想象”机制的关键在于通过某种方式的想象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作为艺术的小说和作为媒介的报纸便是这样的方式和手段。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作为现代神话的电影比小说和报纸更适合承担“想象”某种共同体的功能,是更加称职的想象方式和技术手段。事实上,亚洲电影正是因为虚构和想象...

生命经验、作者表述与社会驱动:近三十年来中国电影处女作解读

来源图书: 电影、技术与社会
作者:孟君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简介: 近三十年来,中国电影有一个颇为显著的现象,即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往往与其个人生命经验紧密相连,作品、作者与当下的社会生活叠影在电影创作中。从1993年开始,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管虎的《头发乱了》、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娄烨的《周末情人》、章明的《巫山云雨》、贾樟柯的《小武》等处女作从不同的维度以不同的方式书写导演个人的生命经验,表现了第六代导演真切的成长记忆与生命感受,具有强烈的作者意识与个人风格,也展露了彼时中国社会的种种。21世纪以后,这种个人生命经验的书写也延续到新生代导演的处女作中,在马俪文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徐静蕾的《我和爸爸》、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张猛的《耳...
上一页 1 2345678910下一页  第 /236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