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纪念何其芳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2022年12月16—17日,“纪念何其芳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腾讯会议的方式顺利举办。本次会议由《现代中文学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贵州师范大学、重庆三峡学院联合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广西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集美大学、鲁东大学、衡水学院、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共九十余人参加会议。各位代表围绕何其芳的生平细节、文学作品的辑佚与考订、学术思...

“美美交融,其美无穷”儿童世界的营构

作者:付冬生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内容提要:《大风的嘴巴》是重庆诗人钟代华近年来的原创儿童诗精选,共收录童诗55首。诗集用绘本的形式呈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孩子们看似简单、琐碎的日常生活描摹得真切、鲜活、有趣,从而揭示他们内心微妙幽深而多彩的情愫。钟代华用孩提视角去审视探寻这个神秘的世界,揣摩孩子对大自然的亲近与陶醉之情,试图营构“美美交融,其美无穷”儿童世界。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新疆东部地区维吾尔族织绣纹样的艺术体系构...

作者:李楠 罗晓欢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内容提要:在研究新疆维吾尔族织绣纹样的学术史中,追求对象的差异性、典型性的目标构成了研究思路的惯性,但回到田野,就会发现新疆东部地区的维吾尔族织绣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与内地织绣文化的交融关系和形式上的共通性,这种交融关系促成了新疆维吾尔族织绣纹样在审美与技术上的独特互动。如:新疆东部地区的维吾尔族织绣艺术更依赖“绣”的技术,而新疆南部地区的维吾尔族织绣却是以“织”为主,而在自晋唐时期的阿斯塔那墓葬遗存→清代哈密回王陵→现当代吐鲁番哈密维吾尔民间刺绣的历史更迭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早期依赖织造显花,现当代以刺绣显花为主的技术特征。对新疆维吾尔族织绣艺术全方位的研究有助于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式转型:从中央大学徐悲鸿中国画教学中的“构图课”到新中国“...

作者:杨树文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内容提要:在20世纪的中国画转型之变中,徐悲鸿和同属“中西融合”或“以西润中”文脉的陶冷月在专业教学中对“构图课”的强调,与同时期传统主义教学阵营中的“拟稿之学”价值指向完全不同,前者在1949年后与延安革命美术和苏联现实主义汇合,形成“构图—创作—作品”的内在演进逻辑,并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主题探寻的外部要求一道,共同构成了新中国画图式转型的方法论力量;而后者则成为被“改造”的对象。

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管乐教学研究

作者:郑华 张竞文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批音乐家从各地来到大后方重庆,在中国大西南的群山之中艰苦创业、努力奋斗,为战时的中国保存了现代音乐方面的人才和实力。这其中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向来为世人所关注。本文着眼于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研究的薄弱环节——管乐教学,通过历史资料的考察,力图梳理出国立音乐院管乐学科的发展脉络,近真地还原当时的历史风貌。从历史源流、师资与招生、课程与教材、人才培养成果等方面加以研究,以期从中获取珍贵的历史启迪,从而为当今专业音乐院校管乐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歌剧发展的两种路向

作者:吴伟 娄丰茜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内容提要:中国歌剧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环境、物质条件等多方面的差异,在20世纪40年代逐渐演变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向。以抗战大后方与延安敌后抗日根据地两个区域为样本,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手段,对这两种路向的中国歌剧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讨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歌剧在这两个区域的发展,进而探究此一时期中国歌剧产生两种不同发展路向的原因,可以客观、全面地认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歌剧创作特点,丰富我国歌剧发展研究。

白居易的苏州吟咏与吴中地域文化风物考略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内容提要:地方风物文化对地域文学场、地域文学生态的生成与衍变的互动,借由历代文人墨客诗文绘画和书法作品的符号表达,实现文化符号意义的“放大”和“共情”。白居易的苏州吟咏深切表达了对吴中山水人文风物的喜爱,以及对苏州城市风俗、礼乐制度和市民生活习趣的细致观察,同时饱含自身空有勤政爱民的士人风骨却郁郁不得志的暮年叹息。通过借景抒情、融情入境,将这些深沉的感情融入吴中地域文化风物的描绘,体现了文学场与地域文化场的双向互动。

乾嘉诗坛诗学风貌之承袭与嬗变

作者:陆平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内容提要:乾嘉时期是清代诗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时诗坛诗歌风貌突出表现为由遗民诗人的重实感伤、千峰竞秀逐渐转为褒衣大袑的醇厚雅正、“以学为诗”,再随世态时运转入布衣匹夫的书生意气、“慷慨悲歌”。诗学风貌则明显表现为积淀、成长于康雍年间的诗论家沈归愚以“格调”说承袭顺康时期诗坛盟主王渔洋之“神韵”说,及其后袁简斋“性灵”说与沈归愚“格调”说之离合,以及翁覃溪“肌理”说之以考据为诗引领时代学风向乾嘉诗坛的渗透与弥漫。对乾嘉诗坛诗学风貌转变的探研,有助于厘清清初诗学与乾嘉诗学之间的演进脉络,揭示其间诗学观念变化中实际起作用的人事及动因,洞见乾嘉诗坛诗学风貌嬗变之轨迹及其在整个清代诗学发展流变脉络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页 1 2345678910下一页  第 /2706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