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文化基质与自我

作者:张文喜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简介: 前面已初步用案例审查了中国化和西方哲学中所看到的自我解释的实践。接下来我们尝试通过中西哲学思想方式的格局造成的文化基质的差异比较,揭示西方传统的自我学说中包含的实体主义思维方式和伦理内涵,这就是逻辑上说的“唯我论”以及实践中的自我中心主义。中国哲学本体论同时也是价值论的建构,所具有的“天人合一”“天人合德”“主客合一”的特点,决定了老庄哲学是由“丧我”而“存吾”的路向,达到张扬“吾”的自由;而尊重自我个性的儒家,却要力克自我中心。这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构成。中西文化的深入理解应当超越“我”“我们”“他”“他们”的界定,以实现自身的普遍性。我想应该留意一下这个要点。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一书中,...
关键词: 主体  康德  实体  儒家  

良知与良心

作者:张文喜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简介: 我们又看到,关于理性之纯粹主义的批判,说出的是认识与对象以什么为“标准”的“良知”。这意味着他或哲学家必须表现出自己是“罪人”“不纯洁”。或者说哲学以消除“不纯洁”为目标。因此,在自我沉思原则和规训原则这两大原则的基本影响下,中西自我解释学呈现出明显的分际。杜维明先生曾指出:儒家学说的出发点是自我修养,其学说真正关心的是完善自我。[美]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第66页。'>[1] 用这一观点去考察王阳明的心学的精神,可以用“成己”与“无我”来表达。王阳明以他的自我反思、自我体验、自我直觉为方法,在本体认知或存在认知的基础上营构自我超越的形上思维,以“成己”,即主...
关键词: 阳明  费希特  主体  道德  

先验自我、指号学和实践

作者:张文喜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简介: 可以看到,在尝试通过主体谱系学研究中,摆脱主体的哲学向来有不同的方向。与流俗的康德解释不同,海德格尔认定康德的“先验自我”终究仍是实体自我,或“现成存在者”,他将时间引入康德的自我,以对康德哲学作基础存在论思路的反抗,把关乎“科学知识”的范畴体系读解成关乎“存在知识”的概念系统。而另一路数的皮尔士对康德先验自我的指号学改造,仍墨守康德哲学的柏拉图式的、关于合乎科学的认识(知识)理念,但他的“探究者的无限共同体”观念与海德格尔的“时间”视野一样,有效地解构了“先验自我”概念。而马克思的实践劳动的解构与此相联系,则更具有优越性。1首先我们有必要重新讨论康德的先验自我概念的性质。由于在笛卡尔那里,主...
关键词: 康德  主体  先验  海德格尔  

自我论证的进路

作者:张文喜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简介: 我们先放下先验主义是否就是意愿主体主义之复杂关系,也许我们现在的问题在于发现,我们从胡塞尔的自我学说出发,对西方哲学“自我”探讨的两条进路——作为意识行为主体的内知觉自明性的进路和语言分析的进路——的分析。前面虽然我们通过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道路的分合,作了“对话式”的比较研究,勾勒了从语言主体际交流去把握自我认识与他我认识时,遭遇到的认识自我与认识他我的相互涉及、相互关联的内在理论困难,但是始终还未阐明马克思对此问题把握的现实(实践)的基本立场。众所周知,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焦点就是寻找失落了的自我,为自我的存在作论证。那么,究竟什么是“自我”呢?“自我”是肉身的还是精神的呢?“...
关键词: 语言  意识  胡塞尔  海德格尔  

自我与主体间性理论

作者:张文喜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简介: 在关于主体的真理或真相追寻过程中,人们除了尽可能确定认识自己是谁之外,还需要做一件相当不同的事情,那就是尽可能地朝向他人。胡塞尔的自我理论不过是我们现代社会中孤立的个体性之间发展起来的背谬而复杂关系的重要例示。在其中,胡塞尔对所遭遇到的“唯我论”及其“主体间性”难题的解决,使阵营内外反对连连。我们注意到,大多数的批评者的批评只是跟随胡塞尔的特定文本的牵引而引发的。这离确证胡塞尔在主体间性分析上所做努力的整个范围,还相距很远。据伽达默尔说,胡塞尔把构造主体间性世界所遇到的困难看成是“表面的”,立足于胡塞尔自己的立场去解决主体间性问题,首要的努力并不就是像多数人所理解的那样,是对唯我论的摆脱。我把...
关键词: 胡塞尔  先验  现象学  观念  

自由,自我的幻象

作者:张文喜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简介: 自我问题实质上并不在于发现自我在其实体性中是什么,也许问题并不在于发现一个实证意义上的自我。自我不过就是实践哲学手中所建构的历史的、政治的、伦理的相关物。由此来看,阅读政治自由主义视野中的形而上学自我观念例如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或许能够理解到这个一定的程度。众所周知,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引发了知识界的诸多批评,而他的理论对手——范伯格对伯林的批评是建立在关于“欲望”以及对欲望的“约束”的讨论上,从而指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间的逻辑互蕴关系。但他对自由的理解不同于伯林,他主要强调自由的“内部敌人(欲望)”对个人自由的威胁。黑格尔及同道则强调“欲望”的“主体间性”,强调人与人相互承认,是人作...
关键词: 伯林  欲望  概念  积极自由  

追根寻源,解构自我

作者:张文喜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简介: 福柯曾言,西方文化中的人类学、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运动,在于从自我开始,从其作为一种主观经验的体验出发去发现、去寻找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可以普遍地充当人类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但在福柯那里,这一点恰恰成了摧毁整个传统大厦的新发现。由此可能会回头看到,在休谟的时代,人格同一性或自我同一性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哲学和伦理学问题,一直被人们谈论不休的场景。从伦理学上来说,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看待人的问题。我想,休谟对此问题的解答比同时代的人要彻底得多,但也离问题的时代性解决更远得多。今天,在我们这个关注自我和主体间关系的时代,重温休谟的自我学说,有助于将自我问题引向一个全新的向度,不仅在于知道...
关键词: 休谟  主体  知觉  哲学  

超越自我解释的困境

作者:张文喜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简介: 现(近)代伊始的西方哲学形成了主客二分式的“自我”解释学的传统,这一传统对“自我”的认识势所必然会导致自我认识循环的困境。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及其社会本质的规定,为走出自我性的圈子和自我认识循环的困境提供了最为有益的启示。1自我、自我认识、自我解释问题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标志性内涵。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指出,近代哲学是由笛卡尔创始的。在笛卡尔那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哲学的沉思。他把自我意识解释为哲学的原则,以区别于中世纪哲学。就前笛卡尔的整个哲学而言,“自我”以及“自我认识”并不是一个明了的论题。比如,希腊哲学诸多流派的重点并不在于形成并教授某种自我认识的“理论”。那么,近代意义上的个体自我意...
关键词: 哲学  马克思  主体  思想  
上一页 123 4 5678910下一页  第 /775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